北京时间5月17日晚,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值得一提的是上市距离瑞幸咖啡2018年1月1日试营业不到18个月。不仅刷新全球最快IPO纪录,亦正式成为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新零售咖啡第一股。上市首日,瑞幸咖啡盘中一度大涨50%,不过随后涨幅回落,收盘报20.38美元,较发行价17美元/股上涨19.88%,市值为47.4亿美元(约328亿元人民币)。
瑞幸的上市赚足了眼球,抓住风口,烧钱扩张,迅速上市……瑞幸咖啡在资本市场上攻城略地的速度让人瞠目结舌。
瑞幸咖啡的前世今生
瑞幸咖啡由原神州优车集团COO钱治亚创建,于2018年1月试运营。自成立以来,瑞幸不仅通过差异化门店布局,以及线上线下,堂食、自提和外送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在国内咖啡市场掀起巨浪。凭借明星代言、叫板星巴克、半年成为“独角兽”、一年估值22亿美元,同时又伴随“烧钱”巨亏,一直争议与“光环”并存。
IPO前,瑞幸咖啡携10亿元重金入场,天使轮融资即来自钱治亚的前老板——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陆正耀个人。
此后,瑞幸咖啡分别在2018年7月、12月和2019年4月获得三轮共计5.5亿美元融资。其中,前两轮投资方主要包括愉悦资本、大钲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金公司、君联资本等。这些资本大多是当年神州租车和神州专车时的投资人,因此也被外界称作“神州系”。
同时备受关注的是,在4月递交招股书不到一个星期前,瑞幸公开了来自全球最大投资集团公司之一的BlackRock的1.5亿美元投资。这被视作是美国主流投资者的重要背书。
国内咖啡市场还处于跑马圈地时期,各品牌纷纷登场,和前几年的电商、团购大战一样,最终一定是剩者为王:不仅比谁跑得快,更要比谁活得久。
持续巨额亏损
据瑞幸咖啡招股书披露:2018年,公司净收入8.4亿元,净亏损16.2亿元;2019年一季度的净收入为4.8亿元,净亏损5.5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总门店数达2370家。
有业内人士指出,巨亏背后,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亏损率(亏损/营收)开始收窄。同时,获客成本大幅走低,这些都是积极信号,说明瑞幸此前采取的系列营销虽有争议,却相对高效,品牌口碑开始发挥效力。
此外,截至2019年一季度,瑞幸咖啡快取店(自提门店)达到了2163家,占总门店数2370家的91.3%,打破了外界认为瑞幸仅是“外送咖啡”的认知。因为自提效率相对最高,门店坪效也相应提高。
瑞幸的对手或许是便利店
瑞幸咖啡一直试图使品牌故事与星巴克对标,甚至还想跑得更快——在烧钱补贴的模式下,它的开店速度远超星巴克,甚至计划在年底就超过这家跨国公司开出总共 4500 家,营销上也摆出了更灵活的姿态 —— 努力把自己包装成高性价比版的“星巴克”。
从价格看,瑞幸要争夺的是这样一群用户:他们可能不是重度的咖啡爱好者,更像是咖啡新用户,以学生和工作的白领为主。
从咖啡的消费场景来看,瑞幸以到店自提和外带居多,咖啡饮用更多是在办公室。这些用户对咖啡的需求更偏重功能性,即“提神”,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而便利店咖啡的价格在 8 – 14 元之间,加上便利店会员体系等优惠,还常常有满减、赠券的活动,因此在价格上倾向于年轻用户,这和瑞幸试图补贴教育的用户,画像高度重合。
第三方平台的用户数据监测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极光大数据检测平台的数据,截至 2018 年 12 月,瑞幸咖啡的消费者以 35 岁以下的年轻用户为主(超过 90% ),其中 25 岁以下用户高达46.6%,26-35 岁的用户占据 45.3%。这正是便利店的目标人群。
瑞幸用华丽的数据讲述了它对咖啡的理解,在我们收起惊讶表情的同时,不由得感叹瑞幸团队对商业机会的洞察和执行能力,祝福这家中国企业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