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消费社会里有一种戏谑的说法,按照人群价值排序是“女人、孩子、老人、狗、男人”,从购物、旅游,到买车、买房,在消费领域,女性能抵大半边天,大家经常开玩笑说2/3的GDP是由女人创造的。在很多商家眼里,男性消费者的重要性长期垫底,排在女人、孩子、老人,甚至是宠物的后面。所以女性和孩子的消费品市场一直是最热门的竞争红海。
最近一个朋友给我分享了电商平台做人群分层经营策略的思路,于是带着问题我去搜索了男性消费品市场的一些资料,有一些收获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男性消费市场的机会
资料显示中国男性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正在觉醒。特别是在购买3C数码、酒类、家电等高客单价的商品上,男性剁起手来也毫不手软。30岁以下的年轻男性,则更愿意在游戏、娱乐、运动上花钱。总体来看,男性的购物频次不如女性,但客单价更高。从用户价值的角度分析男性消费者的价值可能被低估了。如今在女性消费赛道已经一片红海的情况下,针对男性消费的“他经济”,可能是一片新的蓝海。
男性在消费上比女性更抠门
这究竟是我们的刻板印象呢,还是真有科学依据?美国的一家电商网站在2013年时做了一个叫做“任意付”的促销活动。也就是,消费者只要支付任意金额,不管是1美元还是500美元,都可以拿下这款热门促销电子产品。这种促销方式类似于“消费者打赏”,你看着给钱就行。促销结果显示,男性的平均支付金额为221美元,而女性的平均支付金额为287美元,比男性高出了30%。后来,研究人员又招募志愿者多次重复这项实验,结果是相同的:每次女性的平均支付金额都要高于男性。从数据看,确实是坐实了“男性比女性抠门”的印象。
如何让男性在消费中多掏钱
卖家在销售中能够唤起男性的社会动机,比如更多地展示家庭场景,提醒对方“你是一个好爸爸、好丈夫”,这样可以增加男性的支付意愿。更有意思的是,另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能够更多唤起男性的竞争意识,也有可能让男性多掏钱。研究人员在一个大型家具零售店中做过一个实验:在自然条件下,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人均总消费额度和单品均价是差不多的。然后,他们派一个身体健硕的“肌肉型男”,作为服务员去接待顾客。结果可想而知,男性消费者的人均总消费额和单品均价,都是女性消费者的两倍左右。
这个实验室利用男性用户的心理,对男性消费者造成竞争压力。作为反击,他们会“只买贵的、不选对的”,用高消费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以扳回一局。
我当然不是让各位商家朋友去思考如何算计男性消费者,只是想证明在商业上只要策略合适总会找到更好的突破口。另外我发现互联网在商业模式的思考和迭代上确实有不少的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后续我会找机会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