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裤业十大滞销因素

2013中国裤业十大滞销因素

电商冲击

2013年,传统裤企开始发力电子商务,90%以上的规模型裤装企业开始成立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企业形成线上线下同品牌的运作模式,致使实体市场销售受阻。

从大环境来看,传统裤企进军电商是必然趋势,然而从2013年各企业线上的表现可以看出:投入大收效小,“雷声大雨点小”。电商带来了销售的机遇,然而带给行业的,更多的是混乱和焦虑。很多企业践行了线上线下差异化竞争的操作思路,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的急功近利心态昭然若揭,面对实体终端的抱怨和抗争,很多企业至今也未有明确的运作思路。

从轻视线上到被“电击”之后,实体终端正在经历混沌、叹息和理智抗击的发展阶段,经过2013的终端萎缩、大店关闭潮之后,线下将进行服务变革、选址变革和渠道形式变革,未来将正式上演线下线上的正面交锋。

看天吃饭

春不暖,夏爆热,秋晚凉,冬迟寒。2013年的反常天气,让服装业再度遭遇“看天吃饭”。

气候异常,裤业的销售节奏某种程度上被打乱,导致上市产品滞销、爆款断货、能卖的款无货可卖的尴尬局面。2013年4月中旬,北方大部气温迅速下滑,其中,武汉、石家庄和郑州下起了雪和冰雹,甘肃西部、宁夏、陕西、山西、河南西部等地气温下降8—16℃。受天气影响,裤业销售遇冷,据本刊五月报道:杭州、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地的服装零售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春季卖出去的裤子较正常天气减少了三分之二。零售商只有把盈利筹码压到下半年的销售上,然而,秋季天气的季度反常,又让裤业再度滞销。

相关人士指出,服装企业应摈弃以往经验制订销售计划,多加关注气候经济。

版房开花

某种程度上,行业全面爆发的库存危机与版房不无关系。2013年,一些版房蠢蠢欲动,争抢着为尚无设计机构的裤业集群扫盲,版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新增……版房的遍地开花,加剧了行业的同质化。一版多卖,多版的同面料制作,致使产品的生命力缺乏。多数版房尚停留在简单的样版销售阶段,所设计的商品难以形成系统,不能够深入融入企业,不能将设计与市场结合。最近两年,裤业的爆版几近灭绝。即便出现几款爆版,持续热销的周期也大大缩短。

生命力是服装的灵魂,而设计师的价值也只有在市场中才能得到体现,故而,培养扎根企业、有自律意识和责任心的设计师,成为版房带动行业发展的必然宿命。

“三角”债

目前行业的一种基本情况是:厂家赊欠面料商,代理商赊欠厂家。从上游开始,面料白拿,裤子白做,行业“三角”债,致使大家忙活一年,谁都见不到钱。

但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区域性面料供货商,手中没有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流动资金,将难以支撑其运营。“三角”债造成的后果是,现金相对于赊欠购买面料,价格自然偏高。也就是说,赊欠面料的情况下生产,制造成本会越来越高,销售价格会越来越高,销售指数将越来越低。

销量萎缩,终端资金匮乏,进货量锐减。代理商因此库存高增,信心削弱,订货量日渐保守;订单锐减,厂家资金周转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行业变得越来越保守,代理商订货谨慎,厂家采购面辅料越来越少,产品越来越单薄,消费者自然越来越不买账,产业链陷入恶性循环。

厂家越差钱,越会要求代理商现款现结,订货制必然越订越名存实亡;订单越来越小,面辅料供应商越来越收紧贷款,这仿佛是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体。而这一切的根源,起于“三角”债的存在。

跟风模仿

跟风模仿,仿佛是裤业长久以来的天然属性。诚然,很多企业依靠模仿和跟风站住了脚跟,在跟风中也尝到了甜头,养成了生存的依赖性,但往往是,企业成立数十余年,工人数量过百,却依然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和核心竞争力,产品流于大众化,缺乏应有的创新力和吸引力,故而,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时代,或纠结迷茫,或跌入水深火热,更有甚至,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2013年,尽管跟风与模仿的“属性”依然不温不火地持续存在,但由于跟风而被带“翻车”的企业却不断攀高,这足以说明,谁对行业弊病进行长久的漠视并持续试错,谁就可能会被“玩死”。

模仿还是做自己?市场容不得你多加思索!

打底“疯”

打底裤之“风”已经吹了多年,但每年吹来的“风”似乎又大不同。从泳装面料打底裤到印花打底裤,从仿牛仔打底裤到袜裤,从内穿到外穿,从放个屁就能崩烂的劣质产品到零售价每条三百多元的外穿精品……打底裤厂家像变戏法一样,一年一个花样地花拳绣腿着自己的产品,让老少童的女性跟着“发烧”癫狂。

说句实在话,传统裤企只所以叫嚣着称:受打底裤冲击严重,乃是从一开始,他们压根就没将打底裤放在眼中。短短数年,不曾想,这个裤业的小品类却在日新月异地“潜滋暗长”,抢走了传统裤企的众多市场。

2013年,随着打底裤的外穿化、精品化、时装化,传统裤企开始慌了神。君不见,大大小小的代理商组团奔赴义乌找裤,赫赫有名的企业开始潜入义乌贴牌,打底裤之乡——义乌,经过数年沉寂,终于2013年3月开始跻身中国裤装产业集群行列,将以外穿打底裤之势,与传统裤企正面交锋。

消费之变

“打铁须得自身硬”,企业想要在市场立足,产品要硬,因为产品是基础。如何做到产品过硬?必须要迎合消费者需求。对裤业而言,这不再是功能化产品的时代,而是个性、张扬、时尚、美学与艺术的集合体,“服饰是社会心态变化的晴雨表”,裤装企业的设计师,所欠缺的是,不能深入走进主流消费群体(80后)的消费心理。

2013年的裤业市场,据多位企业经营者反映,同版的裤子经过不同细节处理,比如:改变辅料,就会出现“滞销版”变“畅销版”的华美蜕变。这不得不引人思考,到底是行情不好还是我们没有在产品上足够用心?

不当竞争

2013,行业激烈的不正当竞争表现在两方面:

厂家与厂家之间。1、互挖工人和高管:恶意抬高工人工资,提高行业用工成本;2、渠道之争:尤其表现在直接面向商超销货的厂家之间,通过商业贿赂,与商超勾结或按条计算的利润分成,形成厂家之间的恶性竞争;3、恶意推销产品:一些小厂家派业务员到一线终端市场,向其他品牌专营店推销自己的产品,以低于其他品牌的供货价恶性上货。

代理商与代理商之间。主要表现在“销货”方面的不正当竞争,比如:代理商之间争抢渠道,恶意进行商业贿赂等。

产品滞销,竞争恶化……抱怨声四起,厂家抱怨代理商用情不够专一;代理商抱怨厂家过河拆桥、强行施加压力;终端商抱怨厂家利益熏心,线上运作不顾线下死活……行业低迷,不正当竞争必加剧行业“寒冷”。

宏观经济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10月,我国纺织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较上半年略有回落。其中纺织业同比增长9.2%,比上半年减缓0.4个百分点;服装业同比增长7.5%,与上半年持平。

服装行业的“冷”,与宏观走势不无关系。事实上,早在2007年,纺织行业已经存在大面积产能过剩,2008年金融危机淘汰了一批产能,活下来的企业熬到2010年的春天,但春天仅仅延续了两年,寒冷就迅速来临了。冰火两重天的逆转,缘于此前两三年的产能大扩张。

产能过剩

2013年上半年,百圆裤业的库存同期增幅逾118%,在服装行业类上市公司中摘得“桂冠”。除此之外,一些裤装企业的库存现象也越发严重。产能过剩,库存积压,致使企业资金回流慢,时至年终,行业“跑路”者频发。

有人说,2013年的商标经营者最赚钱,因为很多厂家面临单品难销、产品结构单一的事实,不断拓宽渠道,增加新品牌,一企多牌的现状上演。故而,商标制作者订单大增,赚了个盆满钵满,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行业产能更加过剩的事实。

产能过剩,价格下跌,而裤装企业的制造成本却不断上涨。比如:用工成本、设备采购成本等。生意难做,让企业大倒苦水。但对于萧条的行业现状,“静待变革”成为2014最值得的期待。

深圳市大石久恒实业有限公司是集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服装辅料生产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