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提出“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新定位。非洲市场虽机遇众多,但挑战亦不少。非洲有 54 个国家,各地市场环境与生活条件差异极大。在非洲做生意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当地工作与生活状况又是如何?
过去,中国在非洲的形象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低价商品紧密相连。早期赴非中国人多从事采矿、建筑等行业,甚至有二手商品商贩,这致使当地人认为中国企业与高端制造关联不大。例如早期中国人在苏丹工作时,当地人常以日语或韩语与其打招呼,因其未将中国人视作“精英”。然而当下情况已发生显著变化。中国企业在非洲业务不仅涵盖基建领域,还拓展至消费品领域,且产品质量可靠。如中国传音手机已成为非洲本土品牌,深受当地民众喜爱。中国影响力与认同感持续增强,非洲人对中国企业态度亦有所转变。
不过,非洲经营环境极为复杂,难以用单一标准概括。以苏丹为例,其劳动法与法国相似,员工工作超 24 个月后需签订终身合同。解雇员工需支付 10 至 20 年工资的赔偿金,且员工医保覆盖自身与家属,最多可涵盖 7 人。此保障制度虽有优势,但也引发一些问题。如当地人工作态度较为散漫,常提及的“五分钟”实际可能需数小时之久。还有“没问题”一说,听起来乐观,实则意味着后续会有诸多问题待处理。尽管如此,非洲人心态较为豁达,冲突过后能迅速恢复平和心态,这种合作氛围反倒使人感觉和谐。
竞争层面,非洲诸多行业竞争超乎想象地激烈。如刚果(布)最大客户为政府,近年来因石油价格波动,财政紧张,工程项目减少,竞争愈发激烈。并且部分地区监管并非如想象般宽松,反而相当严格。刚果(布)税务与海关检查极为频繁,一旦发现问题便会处以罚款,严重时项目甚至停工。刚果(金)亦有众多不同税种,企业需应对复杂税务问题。这些均给外企带来不小挑战,但同时也蕴含潜在机遇,尤其是基建、互联网、电商等行业。
非洲机遇不容小觑。基建是主要机遇之一。虽首都布拉柴维尔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其他地区仍较为落后,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巨大。非洲在供水、教育、医疗等方面需求亦较大。年轻人口数量众多,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电商市场潜力可观。中国与非洲贸易持续增长,2024 年前 7 个月,中国对非洲出口增长 5.5%,彰显出非洲市场消费潜力。
此外,非洲外派工作机会增多,待遇普遍高于国内同类职位。电工、厨师、销售等职位月薪可达 1.5 万至 3 万元。对于有意赴非人员而言,颇具吸引力。
若计划赴非工作,有几点建议:其一,尊重当地文化。例如乘坐出租车时,以司机名字称呼,可加速融入当地社会。其二,做好吃苦准备。前往非洲机票费用高昂,飞行时间长,许多人一年仅能回国一次。其三,保持充足热情,享受在非经历。非洲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尤其在基建、电商等领域,企业只要度过初期困境,后续便能占据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