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转型是摆在诸多企业面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前几日,笔者与几位裤企老板闲谈,他们有要转型女装的,有要发展第二品牌的,有要大力发展电商的等。对于企业来讲,其实转型是很好的思路,关键在于企业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去实施。女裤企业到底该如何突围,我们不妨以上的三种转型思路来剖析一下。
首先,由女裤转型为女装。这貌似不是一个新话题,同样这条路很多企业都在跃跃欲试。然而,目前转型成功的确是凤毛麟角。在目前的销售情况下,已经转型女装的企业感到的是迷茫与无助,造成如此现状并非天时不利,笔者认为,更多的原因则在于人之不“和”,或者说是企业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
纵览整个服装行业,不管是那些发展速度令人咋舌的天猫原创品牌,还是线下市场份额猛增的男装女装,近几年发展迅猛的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定位精准。比如:裂帛、GXG、茵曼、ALT等。小众做广,大众做窄是这些品牌的共性。
所谓“小众做广”,指的是小众的商品在渠道上要拓宽,像“茵曼”的文艺范儿,虽然小众,但面对的是线上全国的“文艺青年”;“大众做窄”则指大众化的商品要细分市场,做到精准的定位。而这种营销思路与传统裤装企业的营销思路恰恰相反。
裤装品牌的年龄跨度定位远远大于女装,这一直是诸多女裤品牌引以为为傲的核心竞争力,岂不知确是企业转型女装中的桎梏。用经营女裤的思想经营女装,销售当然不尽如人意。
裤装企业要在原品牌上转型女装,首先要做的是定位,其次是舍弃。在定位准确之后坚定不移的摒弃原来属于自己的一部分东西,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树立女装的品牌形象和定位。
另外一种转型女装的企业,是用另外一个品牌走系列化路线,这种方式看起来比前者要保险一些,但是面临的是要重新开发渠道的难题,同样也不能回避定位的问题。女裤向女装转型,必须要在细分市场的前提下做到精准定位,而不是用产品来迎合所有消费者。
其次,由单品牌向多品牌转型。很多企业认为,多一个品牌就多了一份市场占有率,公司总的市场占有率是做加法的。其实并非如此,有的企业一直就是一个品牌,也能做到业内的佼佼者。但有的企业手中多个品牌,在市场上却难觅踪迹。
从品牌战略上讲,多品牌运作的裤装企业,极少有人能将旗下的品牌从定位上分开。产品风格、价格定位雷同,甚至同款产品不同的商标运作,更有甚者是同一代理商运作,在同渠道内相互厮杀,没有对竞争对手造成冲击,却造成同室操戈的可悲局面。与最初多品牌运作的初衷背道而驰,最后销售业绩原地踏步或者下滑,事与愿违。
但多品牌运作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譬如线上品牌韩都衣舍,旗下有以下六个品牌(1)HSTYLE(韩风快时尚女装品牌),(2)Soneed(韩风OL时尚女装品牌),(3)AMH(韩风快时尚男装品牌),(4)MiniZaru(韩风快时尚童装品牌),(5)niBBuns(欧美风快时尚品牌)(6)东方复古设计师品牌:素缕SouLine。这六个品牌都有自己准确的定位,同样都是“韩风”,又在韩风的基础上做到了类别和目标客户的精致细分。所以说,多品牌运作,是对一个企业研发、营销、资源整合等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如果只想单纯的累加市场占有率,奉劝企业还是趁早放弃,不如集中资源做好现有的事业。
最后,由传统企业发力电商。连续数年的双十一,让企业的老板们都觉醒了。逸阳、千纸鹤、娅丽达、名美在今年的双十一中大放异彩,更让裤企老板们认识到,线上线下要两条腿走路。但如何走?还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与许多企业的老板和营销总监聊天,大多数老板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谈起电商踌躇满志,若曹孟德横槊赋诗般的慷慨。认为只要聘请专业的运营人才,加大推广力度,成功指日可待。
其实,线上与线下只是媒介上的不同,运作的思想并不是归结于渠道,而是归结于行业。就服装行业而言,线上的运作,最终还是归于服装的运作。而你是在天猫还是京东,是一号店还是唯品会,似乎只是一个店铺选址的问题。既然归根于行业,那又回到一个比较原始的话题——品牌定位和市场的细分。如果这个问题不弄清楚,裤企的电商运作只能是本末倒置。所以,有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别人光鲜的外表,而不曾去想别人经历的艰辛。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往往是同途异路,跟着跟着就跑偏了,走着走着就走丢了。发展电商也是一样,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做,不盲目跟风,先保证生存,再谋求发展。
一个企业能否良性运作,能否在市场的风浪之后毅然绽放光华,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经营。面对当下的环境,业内多数人都归结于市场的萧条,极少有人发自内心的去总结自己。的确,女裤市场的竞争较前几年激烈了许多,行业的产值有较大提升,给人的感觉就是供大于求,市场形势江河日下,甚至有人危言耸听地说裤装行业几近崩盘。其实这都是自己把气氛搞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纯属庸人自扰罢了。一些女裤集群面临的形势,让我想起了上世纪瑞士手表业的经历。尽管以日本西铁城、精工等为代表的钟表品牌,用廉价的石英表对瑞士的钟表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瑞士人一直是在坚守中寻求突破,最终以深厚的品牌文化及无与伦比的产品品质再次赢得了市场。所以企业苦练内功,才是王道。
那么,如何苦练内功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有一种敬业和创业的心态。在欧洲,尤其是德国,有很多百年品牌。这些品牌可能我们从未听说过,但是他们一直生存的很好。有著名的汽车品牌,也有街边的百年小店。这说明德国人非常具有坚持精神,而不像国内的很多企业家一样,有点成绩就好高骛远,有点挫折便一败涂地。创业,就是要时刻保持着激情,越是在艰难的时候,越需要百分之百的激情。
其次,各环节的控制。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不算乎!对供应链的各环节严格控制。采购、生产、销售、库存。除了销售的增长外,其他三个环节节省出的都是纯利润。尤其是库存的控制,在这样的时期甚至比销售还要重要。
第三,商品的运作。这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同样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从前期的商品企划到产品上市,整个链条在“快”上要做足文章。对市场准确的把握,快速的货品反应,不管是返单还是补充产品结构,都要做到快速。前期的商品规划尽量做到品类宽泛,订货上对代理商做到“软着陆”,越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越不可强压。强压订货指标无异于拔苗助长,表面上有光鲜的订货业绩,代理商的资金链也为此绷紧,一旦销售受到市场或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只能听天由命,几乎无回转之力,最终为市场埋单的还是企业。所以,只有“软着陆”才能为销售中的产品调整征得资金和空间,让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
第四,在做好第三条的前提下,控制应收账款。很多营销界的讲师把应收账款叫做“阴”收账款,言外之意就是企业的应收账款越多,就离阴间越近。资金链就是企业的血液,企业一旦被巨额的应收账款套牢,就面临着失血过多而死亡的危险。
总之,对传统裤业而言,虽受打底裤冲击,但市场需求依旧存在,练就内功,主动出击,不坐以待毙,仍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不必舍近求远的转型,同样可以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