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大战韩国棋手李世石,最终AlphaGo战胜李世石,连续取得三场胜利的新闻一出引起了大家对人工智能的广泛讨论。让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机器人一时之间成为新闻的热点。
事实上机器在带来我们便利的情况下,也在不断替代原来需要人来完成的岗位。
美国曾经有一种工作,叫做”税务顾问”(tax consultant)。因为税法非常复杂,普通人根本搞不清楚,所以你会请他帮你报税。这样就不用自己填写复杂的表格,而且他还会告诉你各种节税诀窍。可是,现在有报税网站和软件,你只要在电脑前回答几个问题,电脑就会告诉你应该如何报税,简单、快速又便宜。那些税务顾问发现,自己没法与软件竞争,只能纷纷转业。这个职业在美国已经开始消失了。
再举一个更常见的例子。银行职员(比如柜台操作员)以前是一份可靠的工作,有稳定的薪水可以养家。现在不是了。如今,你去银行存款或者取款,会找柜台人员吗?不会,大多数时候你直接去ATM机。24小时服务的ATM,正在取代一天工作8小时的柜台人员。
以前,白领是令人羡慕的工作,家长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白领。可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机器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使得很多办公室职位变得不必要了。
那么什么样的各种会被机器取代?我觉得大量重复动作的工作都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机器只需要分析重复工作的规律,就能快速的上手。如果你的工作是在周而复始的做着重复的工作,那么你的工作离机器取代就不远了。
如果你的职位有可能被计算机取代,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你该怎么办?跟机器竞争是不可能的,你没它可靠,没它耐劳,没它便宜。如果你想说通过接受培训,学习新的技能,来实现人生转型。但是实际上很难做到。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形态,已经产生了深刻的改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低技能劳动者的报酬一直无法提高。现在,轮到白领阶层了。
如何做到不被机器取代呢?一种方式做站在机器的生物链之上,管理他们。另外一种是参与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机器人管理员中现在很热门的一种职位,叫做”数据工程师”,但是你想一个普通工作背景出身的白领转型为”数据工程师”,还是放弃吧。我们来看看第二种工作的内容,吴晓波把难以被机器替代的能力,称为”柔软的能力”。他总结出四种。
(1)个性化服务能力。软件都是统一的算法,个性化服务很难做到。
(2)人格魅力的能力。机器提供的服务,不会有人格魅力,也不会感动人心。
(3)创意的能力。计算机最难以与人类竞争的,就是创造力。
(4)决策领导的能力(即企业家的能力)。机器没有办法团结领导一群人,齐心协力完成一个使命。
社会和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会取代旧的技术。但是我并不担心大家会事业,旧的工作被取代之后会产生新的工作,就像当年汽车发明之后引起了马车夫失业,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带来了无数汽车司机的岗位。所以这到底是失业浪潮的开始还是庸人自扰,你又如何看待呢?